“双减”政策时代,践行STEAM教育、提升孩子的创造力才是正道!
来源:极客晨星原创 发布时间:2021-08-10 点击量:
一直以来,应试教育带给人们的印象,大概是:低差异化的教学;对于个性与创造性培养相对不是特别重视,注意点往往是期末卷子上的“对勾”和分数。
孩子需要做的就是,记住这些标准化的答案,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拿到理想的成绩,收获成功。
而随着时代的进步、教育理念的更新,大家开始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与能力。恰逢“双减”意见印发,针对“校内减负,校外增负”这一怪象,意见指出要坚持从严治理,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并作出了具体的规定,这实际上就是以行动来警示大家要回归教育本心、注重培养孩子全方位的能力。 STEAM教育理念正是与应试教育完全相反的科学理念,是一种包括科学science、技术Technical、工程Engineering、艺术Art、数学Mathematics的跨学科、实践性教育模式。 与标准化教育不同的是,STEAM教育的注重点是孩子学习的过程,而不单把注意力放在结果之上。在学习过程中让孩子接受更多不同的观点,尝试不同的想法,并且在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真正做到“玩中学,学中乐!” STEAM教育的融合创新 从历史上一些伟大的科学家身上,我们可以发现,一个科技工作者的艺术素养与他的科学成果有着一定关系。 比如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在很小的时候,与小提琴形影不离,几乎没有一天不拉小提琴,演奏音乐简直成了他的“第二职业”。 另外,我国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音乐水平也是达到了可以与知名音乐家合奏的程度;著名科学家李四光也写过小提琴独奏曲;在历届诺贝尔获奖者中间,很多人同时也是音乐家、艺术家、演员与舞蹈家等,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事实证明,科学和艺术是相通的,科学与艺术结合会产生很多神奇的效果,提供创作灵感,同时还培养创造力、想象力和自信等,在一定程度上二者相辅相成。 工程与设计相结合 通过培养孩子的空间设计感,可以引导孩子对科技的兴趣,以达到培养兴趣的目的。 科技工程与设计的结合,普遍都会体现出很好的效果。从二维到三维,让孩子在空间立体感官上,建立起思维模式。孩子在二维到三维的转变过程中,会感到新奇有趣,经常会激发孩子自己着手创作的冲动。 三维空间依托建模软件与3D打印机等的运用,可以大大提高孩子的空间思维、多角度思考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想象力往往能得到提升,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启发孩子的兴趣。 编程与艺术相结合 孩子使用Scratch进行编程训练,通过拖动指令块,向计算机发出指令,也能够借助特定功能来创建算法或指令以完成某个任务,实现程序的编写。依托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出一系列的动画、游戏等。 也就是说,人们可以在简单的语法规范要求下,利用Scratch让计算机“听懂”指令,完成一系列可能很复杂的高难度任务。并通过这个过程,实现编程与艺术的结合。 我们大多数接触的教育,主要是“讲座式”的教育,老师在讲台上讲课,学生或是专心或是走神地坐着听课。 这种教学方式其实是基于一种假设:也就是知识可以通过老师传递给学生,但这种“传递”假设是充满变数的。 大多数情况,知识是孩子自身建构起来的,家长或老师需要做的是给孩子们提供能够让他们自己建构知识的环境和机会。 STEAM教育向来更注重实践、注重动手,学习的过程,而不是结果。孩子们制作出来的产品可能只是一个一次性的作品,但创造力、跨学科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在整个制作和思考过程中,锻炼孩子们的动手能力,提高发现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巩固课堂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并在现实生活中得以应用,更进一步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
上一篇:Python到底是什么?为什么孩子学代码编程首选Python?
下一篇:为何少儿游戏编程课程依赖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