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少儿编程正名:少儿编程≠敲代码!
来源:极客晨星原创 发布时间:2020-12-02 点击量:
一般而言,我们认为少儿编程中的『少儿』对应于少年、儿童两个人生段落,在『中国教育体系』中属于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的范畴,所以少儿编程的教育对象主要是17岁以下的孩子。
少儿编程教育需要匹配孩子的年龄特征、知识结构和生活经验,遵循特定年龄阶段的认知规律和学习特点,切忌生搬硬套面向成人的职业编程技能培训内容。
一般而言,应该选择一些趣味性的编程游戏用作低龄儿童的编程启蒙;随后通过图形化的编程语言、积木拼搭式的编程工具,以动手实践的方式体验编程乐趣并逐步掌握模块、控制、执行等编程概念;
在尊重孩子身心和谐发展的个体差异的基础上,面向高龄少年引入生产型的高级编程语言,强化计算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这里按照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把少儿编程粗略划分为启蒙、体验、拓展三个阶段,分别罗列一些备选的编程教学内容。
启蒙阶段
部分家长希望孩子越早接触编程越好,但大数据调查结果显示,编程启蒙年龄是4~6岁。
这一阶段可以带领孩子开始玩一些编程的相关游戏,做一个兴趣引导和前期铺垫,主要目的在于带着孩子了解计算机基础知识、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对逻辑顺序的认知,主要培养孩子的兴趣,正确引导孩子们对电子设备的使用。
这个阶段主要学习创意搭建和wedo2.0课程
如瓦特教育创意搭建课程以乐高积木为教具,采用大颗粒积木,既容易被抓握,又能防止误吞食,旨在开发孩子智力、认知能力。同时,堆叠式搭建可以锻炼孩子手部协调性;引导孩子将积木推倒、重建,能提高孩子做事的耐心;分成小组各自搭建,然后组合成团队创意,有助于提高孩子的团队合作能力。
而wedo2.0则是通过动态模型搭建和简单程序编写,鼓励和激发孩子对科学、工程及相关课程的学习兴趣。学习图形化编程语言,帮助孩子们提高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探究能力,锻炼逻辑思维。
体验阶段
6~8岁孩子的逻辑思维开始慢慢形成,这个时期可以学习简单的编程知识,熟悉并学会使用程序思维的特点,如抽象、分类、分解等等,并且能够通过程序的思维使自己在生活中做事具有一定的条理性,选择一个合适的工具平台进行系统学习,以便实现自己的想法。
本阶段可学习EV3、Icode等课程
如瓦特教育以micro:bit为教具,本质上不是教孩子学会某种编程语言,而是告诉孩子利用类似程序的逻辑关系,使之获得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micro:bit中,构成程序的命令和参数通过积木形状的模块来实现,使用者可以不认识英文单词,也可以不会使用键盘,直接用鼠标拖动模块到程序编辑栏就可以编写自己的故事书、动画片或者小游戏。
拓展阶段
如果希望孩子真正掌握编程语言,即便是micro:bit这样的图形化编程语言,也需要孩子具备较成熟的逻辑理解能力,所以不能急于求成。
可以在孩子10岁左右(大概是小学五、六年级)深入了解人工智能,比如瓦特教育AI智造课程就是让孩子更深入了解人工智能,而智能家居课能帮助孩子将人工智能技术综合运用到生活中。
下一篇:编程在未来能成为基础能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