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编程 > 最新动态 > 终其一生,你不会因为优秀而被爱

终其一生,你不会因为优秀而被爱

来源:极客晨星原创 发布时间:2020-03-30 点击量:

看的书和听的故事越多,我就越发现——

 

很多内心问题的原罪,都是一种近乎偏执的严苛的自我要求:

 

要优秀、做好人、不能犯错.....

 

为了达到这些要求,有的人偏执,有的人抑郁,有的人分裂。

 

于是我经常在文章里鼓励大家放松一些:

 

不优秀/不如人意/犯点错,也没关系。

 

但很多朋友看完,很困惑:

 

明明就有关系呀。

 

我不优秀,怎么在社会竞争中混口饭吃?

我不优秀,父母和老师怎么会肯定我?

我不优秀,就上不了好的学校、公司?

我不优秀,怎么可能吸引另一半呢?

这些困惑很合理。

 

纵使,过于追求优秀,让人心理不健康。

 

但确实只有更优秀,才能更适应生存,得到更多的爱和认同。

 

自我逼迫的优秀vs健康的自我接纳,

似乎形成一种不可调和的矛盾。

 

所以,我认为很有必要写一篇文章来做澄清。

 

追求优秀不一定会带来内心问题,我们真正的内心冲突,是源自一种从小根植内心的功利式审美

 

一个人能得到多少爱、欣赏和认同,取决于ta有多优秀。

 

你优秀,我亲近你,否则,我就冷落你;

你优秀,我就认可你,否则,我就贬低你。

 

优秀的程度,定义了我们的价值,也决定了我们互相对待的方式。

01

只有我优秀了,一切才会好起来了。

 

在一定程度上,这些竞争的规则有效地激励了努力的人,维护了每个人付出与收获的公平。

 

而真正造成问题的是,

 

在社会环境的熏陶下,我们把优秀当做最重要的护身符,习惯性地用它来定义人的价值。

 

并把这种社会的功利审美,带回到家里去。

 

却不知,一旦把社会竞争的规则,放入了我们的个人生活和情感,会带来多大的代价。

 

很多父母们,为了让孩子们更适应社会,也为了让自己变成一个优秀的父母,在别人更有面子有地位,用尽各种方式去让孩子优秀。

 

于是,在最能获得爱和安全感的家庭里,却用了最残忍的适者生存法则

 

偏爱成绩好的孩子,给他更多的关心;

考好了全家开心,奖励孩子;

考不好,这个家庭氛围都沮丧等等......

 

这会让我们从小就感到一种绝望:

 

我,不会无缘无故被爱。除非变得优秀。

02

加州大学的大卫·伯恩斯博士,曾对完美主义的父母做过研究。

 

他发现,这些父母很难纯粹地奖励孩子的行为。并且,一旦孩子做错或做得不够好,他们就会很不满,甚至收回对孩子的关爱。

 

这样的方式,也发生在追求优秀的父母身上。

 

孩子不优秀,就收回爱。

 

即使孩子表现优秀,他们也会在赞扬之后,加上一个魔鬼般的“但是”

 

这次很好,但你可以做得更好。

 

潜台词就是:

你还不够好。

 

于是从小我们学会了,要获得足够的爱和关注,必须不断追逐优秀。

 

无论怎么追,都很难够到父母的优秀标准,所以只能疲于奔命。

 

一旦这个模式根植内心,就会出现很多问题。

每个人,都是一个完整的个体。

 

圆润的部分具有和谐的美,残缺的沟壑也有力量和悲伤的美。

 

值得被当做一个特别的艺术品来看待和欣赏。

只有这样的审美,我们才能避免把自己和别人绑在“优秀”刻度尺上,变成一个点。

 

而是,可以保持对完整个体的尊重,用欣赏代替挑剔:

 

易抑郁的人,有敏感细腻的魅力;

理性克制的人,有逻辑的性感;

内向少话的人,有沉静和沉思的稳定感.....

 

并且,在这样的审美中,我们会更懂得欣赏和爱自己,自发地往更优秀、更好的方向去走。

 

因为,优秀不是被爱的原因,是被爱的结果。

 

真正的优秀动力,只有一个:

 

在被爱和被欣赏中,感受到自己的特别和珍贵,并发自内心地努力。

因为真实的我,配得上被爱和很好的东西:

 

我勇于追求和享受一切好的事物,

因为我值得;

 

我想让自己变得优秀,变得更好,

因为我值得;

 

我不会太颓废和自我放弃,

因为我舍不得让那么好的自己如此沉溺。

 

这些,才是一个人变优秀的真正健康的动力。

极客晨星少儿编程

趣味性与知识性相结合

挖掘孩子的个性特长和创新能力

锻炼逻辑思维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提高孩子的综合能力

助力孩子赢在起跑线


标签: 少儿编程,编程科技,教育培训

上一篇:疫情期间,这四个习惯至关重要

下一篇:极客晨星:警惕这9个拉低成绩的致命习惯

相关文章

更多>>
最新活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