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编程 > 最新动态 > 2020年起取消自主招生,高三党怎么办?

2020年起取消自主招生,高三党怎么办?

来源:极客晨星原创 发布时间:2020-01-17 点击量:

1月15日,教育部出台《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也称“强基计划”)提出,2020年起,原有高校自主招生方式不再使用。

那么,“强基计划”有何特色和亮点?

聚焦战略需求,突出基础学科,进行动态调整

2003年,教育部开展高校自主招生改革以来,在探索综合评价学生、破解招生“唯分数论”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有关调查研究表明,自主招生录取的学生入校后在学业成绩、科技创新、学术论文、升学深造等方面总体表现突出。

教育部高校学生司负责人表示,“近年来,自主招生也面临一些新挑战和新问题,包括招生学科过于宽泛、重点不集中、招生与培养衔接不够、个别高校考核评价不够科学规范、个别考生提供不真实的学科特长材料等,必须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着力加以解决。”

强基计划将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积极探索多维度考核评价模式,着力解决自主招生中的突出问题,逐步建立起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的有效机制。2020年起,原有高校自主招生方式不再使用。

教育部高校学生司负责人表示,自主招生主要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学生”,而强基计划主要选拔“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两者定位不同。

在招生专业上,自主招生未限定高校招生专业范围。而强基计划的专业指向性更强。将聚焦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以及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同时将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安排招生。

高考分数录取有点像招收“十项全能选手”,考入知名高校更是需要每科都强或者没有短板。但是,对于那些有某些专长的学生来说,高考显然不够科学合理,甚至会埋没这些专门人才。

在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专家组成员陈志文看来,强基计划已经跳出招生的狭隘范畴,着眼于国家对人才的战略需要。入围强基计划的考生,基本上都需要在其擅长的领域从事基础学科学习,而不是把个人专长作为一个进入名校的跳板,转而就读其他热门应用专业。

目前,强基计划第一批试点高校限定在部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中,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36所高校入选。

 极客晨星:2020年起取消自主招生,高三党怎么办?

 

哪些学科专业入围强基计划?

这将由有关高校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合理安排招生专业。同时,建立学科专业的动态调整机制,根据新形势要求和招生情况,适时调整强基计划招生专业。

取消简单的降分录取,实施综合考核评价

报考强基计划的考生,需要关注的时间点为:3月底前,高校公布招生简章;4月份考生网上报名;6月份参加统一高考;高考成绩出来之后,高校确定入围高校考核考生名单;74日前,组织考核;随后根据考生的高考成绩、高校综合考核结果及综合素质评价等折合综合成绩,择优录取。

自主招生采取降分录取的方式,最低可降至一本线;而强基计划将考生高考成绩(不低于85%)、高校综合考核结果和综合素质评价等折算成综合成绩,从高到低顺序录取,体现对学生更加全面的考查。

强基计划取消了竞赛证书、论文、专利等作为入围高校考核条件的做法,以学生高考成绩作为依据。强基计划的高校考核安排在高考成绩发布后。这既是基于对高考考查基础能力和核心素养能力的信心,也是从高考维护公平公正的功能性出发进行的考虑。

按照强基计划,对于极少数在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有关高校可制定破格入围高校考核的条件和办法,并提前向社会公布。录取考生的高考成绩原则上不得低于各省(区、市)本科一批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

将一本线作为强基计划的破格底线,具有合理性和透明性。这个破格底线不仅能够有效兜底,而且将给予高校招生充分的招生自主空间。“这可能是一种更为精准的招生改革,既结合了‘双一流’建设需要,又有利于选拔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

强基计划的录取方式在赋予学校自主权的同时,又把这种权力透明化,最大程度规范了学校的自由裁量权。从这个角度看,这不仅仅是落实综合素质评价,也是保障公平公正。

可单独编班,实行导师制,实现招生培养良性互动

相关高校对自主招生录取的学生在培养方式上未作特殊安排;强基计划录取学生将实行小班化、导师制,并探索本—硕—博衔接的培养模式,畅通学生成长发展通道,实现招生培养良性互动。

高校对通过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可单独编班,配备一流的师资,提供一流的学习条件,创造一流的学术环境与氛围,实行导师制、小班化培养。建立激励机制,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和使命感。通过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入校后原则上不得转到相关学科之外的专业就读。

对学业优秀的学生,高校可在免试推荐研究生、直博、公派留学、奖学金等方面予以优先安排。探索建立本--博衔接的培养模式。鼓励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前沿科学中心、集成攻关大平台和协同创新中心等吸纳这些学生参与项目研究,探索建立结合重大科研任务的人才培养机制。建立科学化、多阶段的动态进出机制,对进入计划的学生进行综合考查、科学分流。

标签: 少儿编程,编程科技,教育培训

上一篇:极客晨星:在线1对1真人直播有何优点?

下一篇:家长陪孩子做好这6件事,决定孩子新学期成绩

相关文章

更多>>
最新活动 更多>>